文化
蘭之思
形容一位心地純潔、氣質(zhì)高雅的女子,我們說其蕙質(zhì)蘭心;形容一種義薄云天、情同手足的真摯友誼,我們稱其義結(jié)金蘭;形容一縷芬芳撲鼻、沁人心脾的味道,我們贊其桂馥蘭香。
君子如玉,君子如蘭。孔子在《孔子家語·在厄》中說:“芝蘭生于深林,不以無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為窮困而改節(jié)。”孔子還贊譽蘭花為“王者之香”。
成長環(huán)境影響著人的品格。《孔子家語·六本》中有這樣一段話:“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;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……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。”跟什么樣的人交往,性情就會接近什么樣的人;有什么樣的朋友,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。與心善者交,苦澀的生活也能變得甘甜;與品正者交,自己也會光明正直;與君子交,自己也會有良好的品行,所以我們要擇善而處,擇君子而交。
一個“朋”字,“二月”相照,朋友之交,互取光芒。友情有一種神奇的力量,它能夠使人相互吸引、相互感化、相互促進。《易經(jīng)》有言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”其意是說,兩個人若心意相通,則精誠團結(jié)、行動一致,所產(chǎn)生的力量就會像刀那樣鋒利,可以切斷金屬;兩個人若同心同德,則意見一致、氣味相投,說出的話就會像蘭花一樣散發(fā)芬芳。
屈原在《楚辭》中借物喻人、借物抒情,其中寫到十余種奇花異草,“蘭”字出現(xiàn)了四十余次。《沉江》中言:“不顧地以貪名兮,心怫郁而內(nèi)傷;聯(lián)蕙芷以為佩兮,過鮑肆而失香。”
蕙即蕙蘭,是蘭花的一種。我們現(xiàn)在所稱的“中國蘭”,古代稱之為“蕙”。愛蘭者必愛“蕙”,喜“蕙”者必喜蘭。屈原多次寫到自己如何滋蘭、佩蘭、紉蘭、搴蘭、刈蘭。他忠貞愛國、心系百姓、潔身自好,以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”的信念,表明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立場。
蘭花象征著濃烈的愛國情懷。南宋詩人陸游寫過不少詠蘭詩,如《蘭》:“南巖路最近,飯時已散策。香來知有蘭,遽求乃弗蕕。生世本幽谷,豈愿為世娛。無心托階庭,當(dāng)門任君鋤。”這首詩以擬人寫法,突出了蘭的本心,表現(xiàn)了自己潔身自好的品質(zhì)。又如《窗前作小土山蓺蘭及玉簪最后得香百合并種之戲作》:“方蘭移取遍中林,余地何妨種玉簪。更乞兩叢香百合,老翁七十尚童心。”他寄情花草,尋求一種精神寄托,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品行和愛國憂民的志向。
畫家潘天壽喜愛畫蘭,被蘭花的氣質(zhì)風(fēng)骨折服。他在《題蘭石圖》中寫道:“閑似文君春鬢影,清如冰雪藐姑仙。應(yīng)從風(fēng)格推王者,豈僅幽香足以傳。”這首詩同他的畫作一樣,獨辟蹊徑,寥寥數(shù)句,刻畫出了蘭花超凡脫俗、幽香四溢、風(fēng)骨傲人的形象。畫中有詩、詩中有畫,畫如其人、詩如其人,這首詩也體現(xiàn)了潘天壽志趣高雅的追求。(魯浩 作者單位:河南省紀(jì)委監(jiān)委)